在韓國,人們第一次見面不是問星座、血型,而是問對方「你的 MBTI 是哪一型?」
《換乘戀愛第二季》找來 5 對已分手的前男女朋友,一起住在公寓裡,展開新戀情,而大家都不知道對方的前任是誰。全員聚在客廳時,這些歐巴和小姊姊互相問了對方的 MBTI ,很快就能了解對方大概的特質:內向、外向、憑感覺行事、三思而後行......等等。
《Biong Biong 地球娛樂室》出演成員第一次見面聚餐時,也是互相問了彼此的 MBTI。當時女團 IVE 隊長安俞真說自己是 ISTP,讓不懂的羅 PD 好奇這是好或不好?
人格類型不是中樂透,沒有分善惡、沒有分好壞。
身為 ISTP 的安俞真,雖然 I 是內向的類型,但最後在節目裡卻反轉變成眼神清澈的瘋子,讓觀眾感到可愛又好笑。所以 MBTI 不是用來貼標籤的,而是大致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,實際上隨著環境影響,就算是內向的人,也會有外向的表現。
如果有興趣幫自己做評量,可以前往這個網站 https://www.16personalities.com/ch/%E4%BA%BA%E6%A0%BC%E6%B5%8B%E8%AF%95
推薦搭配《雪力的心理學筆記》,了解如何客觀地閱讀評量結果,以及認識不同類型的人格特質。
請留意,人們可能投射「我想成為的樣子」來作答,但要以「我真正的樣子」來作答。
MBTI 16 型人格,也有助於我了解團隊成員。
例如,我們團隊有一位前端很厲害的設計師,經常安靜地在位子上鑽研最新技術,看能否用於優化專案的前端架構和效能。她是 INTP 也就是客觀的分析家,I 代表關注力是往內的,T 代表傾向用邏輯來做決定。
平常我只能看到冰山一角:設計師安靜地待在位子看程式碼。搭配 MBTI 人格類型,我可以同理冰山底下,有成員自己的特質,以及推進冰山前進的動力。
而我自己是 INFP,也就是內向、感覺型、隨遇而安。所以當主管和我討論工作目標時,我的內心在唱芭比 Q 了,因為組織通常期待員工發展成 ESTJ 的樣貌:外向、注重事實和細節、有系統地整合資源。
但人格特質並非禁錮,還是可以隨著環境改變,調整待人處事,來滿足社會期待。
我將 INFP 和 ESTJ 這兩種影片解說放在下面,有興趣的人請思考~如果你是領導者,會如何運用這兩種類型的成員呢?